[投影之窗消息]
今年在乌镇刚刚闭幕的互联网大会因为习大大的莅临变得广为人知,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互联网正逐步与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大会期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代表着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字眼纷纷映入亿万网民的眼帘。这些概念虽然抽象,但估计很多人都想更了解它,那我们不如就类比自己来看看。
数据之于互联网,正如血液之于自己
血液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及激素等运行周身,完成新陈代谢,维持我们正常的身体机能;而数据则携带着实况、看法及价值观等前往各地,完成人们的交流互动,维持互联网本身存在的价值。“大数据”不仅是庞大数据信息的集合,还伴随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化能力,能在关键时候给“贫血”的人们输血。
算法之于互联网,正如神经之于自己
我们每动一次手指,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反射机制,没有神经就没法活动;而互联网就算处理一比特的信息,也离不开系统算法,没有算法就没法运行。云计算就像人类的思考,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作为一种用于优化资源配置的高级的算法,它让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式变成哪里有萝卜就在哪挖个坑。
智能之于互联网,正如头脑之于自己。
我们的头脑需要血液供给氧气和营养,再通过驱动神经元反射来对外界作出反应;智能则需要分析调用大量数据信息,再通过算法让系统来响应人们的请求。人工智能模仿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指挥官。有一天我们可以如同朋友般地跟“黄铜黑铁”交流,而再也不用强调:“我没病”!
物联之于互联网,正如四肢之于自己
血液可润养四肢,神经可驱动四肢,大脑可设计四肢动作,但最终优美的舞姿还需要四肢才能表现出来;数据可指导物联,算法可调用物联,人工智能可“思考”物联的方式,但最终各种各样工作的有序进行还需要通过物联才能完成。物联网如同我们延长的四肢,就算在千里之外的马尔代夫旅游度假也能照顾家里的孩子,妥妥的。
显示之于互联网,正如面孔之于自己
识别一个人,往往一张脸;识别一数据,往往一块屏,显示环节无疑是互联网的脸。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互联网这张“脸”的任务更加艰巨了。不仅要把“喜怒哀乐”般的信息及数据表情全部清晰地呈现出来,暴涨的数量级还要求它能够快速完成数据与数据、人与数据、人与人的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及分析决策速度。好在显示环节也已经升级到了4K及8K超高清分辨,允许更高清晰更高像素数据信息细腻呈现的同时,单屏还能同时显示更多路高清图像,就像ATER配合4K电视而设计的4K多画面显示处理系统就能够同时显示多达9路4K信号、和18路不同的1080P高清信号。在该系统中,用户还可以通过任意信号调用、图像漫游叠加、OSD标识、抠像溶合等辅助功能来获得更灵活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给信息的对比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然,支持无线、IP及红外等多种控制方式也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速度。
在信息爆炸时代,这张“脸”将变得更加重要,而现在的你看清楚互联网的脸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