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机遇并存--2014年中国商用显示器行业盘点

    [投影之窗消息]  ​2015新年伊始,对于整个商显市场来说,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下增速放缓、政府换届后的“节约”以及“反腐”政策推进一直持续影响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看到国家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带来了诸多机遇。


    首先,“3.5mm”以及“标牌”产品市场推进是目前市场探讨的关键词。
.
    市场热点一:液晶拼接市场高低端分化趋势明显,“4mm”产品引领高端市场需求。
.
    纵所周知,近几年液晶拼接市场主流产品拼缝从”7mm“缩小到”6mm”,13年液晶拼接产品开始进入”4mm”的新时代。14年三星面板停产6.7mm产品,而将重点放在5.5mm产品上,同时,LG面板14年已经将原来的5.5mm拼缝产品停产,取而代之主力发展3.5mm 55”产品。奥维认为:随着主要上游液晶面板厂商的推进,3.5mm产品需求作为目前的高端产品,在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期后,价格的逐渐下降,将占据高端客户需求,而4.9mm和5.5mm产品价格也将进一步下调,主导低端市场需求。由于液晶拼接市场价格仍占主导因素,4.9mm 47”和5.5mm 46“和55”市场规模将迎来大发展。
.

.
    特点一:液晶拼接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
    2014年商用显示器全年规模将达到27.0万台,同比增长24.9%。其中,平板拼接市场22.3万台,同比增长28.1%,液晶产品销售21.4万台,占据96.2%的份额。
.
    特点二:“紧“日子下,小尺寸低端产品”受宠“
.
    单屏产品来看,大尺寸产品“叫好不叫座“。80“以上大尺寸销售1.5K左右,比13年增加不足500台;32”、40”、46“中小尺寸占据70%的市场份额。拼接产品来看,46”&47”产品销量增长迅速,挤压55”和60”市场份额。2014年46”&47”平板拼接产品销量份额达到70.9%,仍占主导,55”销量份额占比23.6%,相比13年提升2.7个百分点。
.
    特点四:产品价格下移,大华、海康、创维等受益国内安防需求,规模增长明显。
.
    当前,大屏行业客户预算偏低,产品需求低端化,国产品牌之间低价竞争激烈。目前主力产品中,46”CCFL背光退市以后,LED背光市场普遍价格在1万左右。同时,由于3.5mm拼缝新产品推进,5.3/5.5mm55”拼接产品市场均价也有所松动,国产品牌55”整机价格普遍在2万左右。品牌竞争总体来看,外资品牌受国产品牌冲击较大,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国产品牌中大华和海康位居前两位,市场份额30%以上的市场,凭借自己安防领域的优势规模明显上升;外资品牌中三星位居外资第一位。
.
    从规模来看,商用显示器市场在信息化、智能化大形势下,仍然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15年拼接市场销售规模将达26.2万台,单屏产品销售近6万台,未来四年每年拼接产品增长3-4万台左右,单屏产品规模增长1万台左右,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9%和17.8%。


.
    市场热点二:厂商发力数字标牌单屏产品,引导和深挖客户需求将是关键。
.
    众所周知,单屏显示器价格较高,一直饱受商用电视产品的威胁,各大厂商都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当前数字标牌作为继报纸、电视、电台和多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需求趋势明显,三星、飞利浦和夏普等品牌已开始发力标牌市场,聚焦零售、餐饮、娱乐等商业市场。一方面厂商开发和推出数字标牌定位产品,另一方面,在销售渠道和模式上均有所突破,开发独立区别于传统大屏显示厂商的代理商,同时,还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如京东商城)销售新模式。
.
    数字标牌市场是未来商显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但不同产品(如广告机、商用电视之间替代性)、不同企业之间也将呈现明显的竞争,专业大屏企业不仅需要开发适合商业零售行业客户群的差异化产品,也必须关注客户需求和体验,引导客户需求,凸显单屏产品的专业性以及更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
    其次,纵观2014年,液晶拼接产品高增长、品牌竞争白热化、产品价格下滑等特征明显。
.

.
     特点三:平板拼接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单屏产品开始渗透商业零售等领域。
.
    平板拼接市场以传统行业为主,政府及公共服务、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为前四大行业,14年销量总计在70%以上。其中,政府行业最高,占比近30%,同比略有提升,交通行业份额略有增长,占比18.0%,能源及资源有所下降。单屏市场中,交通行业排名第一,商业和零售行业位居前三,占比12%以上,政府行业份额占比10.9%,略有下降。
.
.   展望2015年,“经济放缓“和”政府政策"两大影响因素仍将伴随2015年的商显市场。随着国家对公共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为对抗经济压力,而对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密集批复,同时对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和推进,尤其是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渐落地,从而为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智慧医疗、绿色建筑等细分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