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如何破局数字艺术展】明确供需 心态改观 微观行动推动宏观发展
 

【投影之窗原创文章】 在过去的一年中,《影音Z评》无数次提到数字艺术展,也实地探访了许多此类项目。对于投影行业而言,时下火热的数字艺术展很可能会成为众多产品方案在市场竞争受挫后的创新型渠道通路,然而面对如今实有些良莠不齐的光影展现状,许多投影行业从业者信心不足,想要投身于数字艺术领域却难呈出“投名状”。在《影音Z评》笔者与光影艺术展“为伍”的这一年中,所见所得亦有所感悟,影像行业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要构建一场数字光影展,其核心要素无非是“场地、内容、呈现”三者合一,影像在这其中便承担着“呈现”的职责。从观众的视角看,一场优秀的光影展似乎总要在宏大的场景内,观赏着扣人心弦的动态内容,此两者往往成为观众时候的谈资,然而为其提供优秀视觉体验的呈现端却往往被忽视。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光影展中,较小的空间与静态的内容布置难以为观众提供有效的观展体验,此时影像呈现的内容便成为最能吸引观众注意的部分,然而不合理的光环境与投影购置致使观众对此光影展的不满又先落到影像之上。

如此对影像“不公”的待遇在笔者看来也当有所解释,“场地、内容、呈现”虽都是展览前端为观众所直接感受的元素,但影像作为光影展中最核心的IP表现方式与吸睛焦点,最易受到观众的关注;此外,如今大众生活中处处能够看到影像,家中的电视、商场的大屏、影院的巨幕,当其进入光影展时不免将其与常见的影像作对比,主观的判别导致一众光影展影像的“不优质”。

事实上,在任何一场光影展中,“场地、内容、呈现”三者不只是密不可分的存在,笔者认为“呈现端”甚至占据相对的高位主导。在笔者看过的众多“非优质”光影展中,造成“非优质”的原因通常是“场地、内容、呈现”三方信息交互的不对等导致的。首先,为迎合IP,场地静态展品布置丰富却无人问津,压缩预算致使影像设备采购力不足,难以实现最佳投影效果;其次,场地挑高/空间有限,未购置因地制宜的影像设备(如短焦、高清投影等),导致光影内容视效不佳;第三,内容与场地对接不足,最终呈现效果出现如墙壁缝隙分割视频画面、画面为投射满墙壁出现拉伸变形等情况。面对这一众问题,最有能力解决的一方其实就是呈现端人群。

“场地、内容、呈现”三者相互连结,相对其他两者,影像有着灵活多变的优势,在对接任何一方时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种类、安装位置等多种手段为最终呈现效果保驾护航,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项目方之间的交流。目前来看,影像一方要让光影艺术展成为新的市场通路,那么在光影展项目的构成阶段就要主动承担“主导沟通”的角色,影像固然需要场地的承载与内容的灵魂赋予,但这两者又何尝不是在需求影像的最终输出窗口呢?在供需对等的前提下,作为呈现端的影像主动出击,将改善“非优质”光影展的机会紧握在自己手中才是市场前进发展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