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价值观察】如何平衡光影展的“网红打卡”与“内涵意义”职能?——观中华世纪坛《天生我材》李白沉浸展所感
 

【投影之窗原创文章】 在往期的【影像价值观察】中,笔者曾不止一次提及光影艺术展的“网红打卡”职能与“内涵意义”的重要性。其实从“优质光影展”的评判角度将,此两者均为重要指标,一方注重即时体验、一方注重可持续发展;一方确保群众基础、一方赋予差异化价值。那么作为优质的光影展应如何处置两者占比呢?近日笔者参观的一场《天生我材》李白新媒体艺术系列展在此问题上很具代表意义,故在此与诸位分享。

首先,此展览对自身的定位从命名上便可圈可点。使用“新媒体艺术系列展”而非“沉浸光影展”,不过分的应用光影设备营造展项听起来似乎扼杀了许多优质影像表现的机会,其实从结果而言实现的是“避免大量光影展项造成打卡热潮”,进而导致展览核心意义模糊,观众走马观花式看展。间断的光影展项反而总能令观众眼前一亮,将影像魅力展现的更为通透。

其次,足够宽敞的空间+镜面反射的布置是如今大量光影展“网红打卡”的标配,其中影像本身的显示质量便成了优质光影展“拔高”的要素。《天生我材》展应用大量3LCD高清高亮投影机确保整个沉浸空间的优秀内容观感,更重要的是呈现内容采用了“故事叙述”的形式,将李白的一生与诗词相串联,观众的视角随着故事脉络在整个空间中转动,近20分钟的内容令观众乐此不疲。优秀视感与形式创新且内涵饱满的内容相结合,此为“强强联合”。

第三,作为一场“新媒体艺术展”,此展灵活运用科技手段呈现多样化的展项形态。网红打卡与内涵意义在这些展项之间作灵活的比例切换。

 

以上两图举例,图1左侧“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象与飘落的诗章仿若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历史回眸;右侧描绘塞北边疆的诗句下正对应着黄沙之中的行伍剪影,昔日太白赋诗的情感呼之欲出。此时即便无声,观众所能体会到的内容意义依然饱满深邃。而图2则不同,家喻户晓的“对酒当歌”场景无需任何引导便能深入观众内心,此情此景之下与诗仙共饮杯中酒岂不快哉?网红打卡的价值一跃而起,将观众方才沉浸在思索中的心绪再次提升至高潮,为后续观展注入活力。

最后,对于优质光影展来说,我想与其用“平衡”两者职能一次,更应用“品质为纲,因地制宜”来表述。概念很明确,不管是网红打卡还是内涵意义,其在呈现形式上的创新(避免审美疲劳)、与展览IP的贴合度(确保全程高沉浸感)、软硬件设备的优化(展览给观众的第一直观印象)上都应符合品质至上的纲领,以品质构筑展览基石,避免展览之间的同质化,这是“优质”的根本保障。

而“因地制宜”则在《天生我材》中体现的十分明确,主打沉浸、互动的影像部分势必占据“网红打卡”一侧的大量资源,内容方、呈现方需共同考虑的应是内容的表现力与趣味性,以此在展览中为观众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新媒体艺术装置、静物展项等从呈现形态上更利于“内涵意义”的表现,通过文字、声音等与展项的联动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将创作者对于每处展项的思想情感注入观众内心,引发思考、实现展览的艺术/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