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冬季 - 优秀光影文旅项目探访】影像赋能 退可承文化传千古,进则以科技惊四座
 

【投影之窗原创-影像项目现场探访】 身处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包括大众娱乐、社会教育、展览展陈等多领域均走上了“革新”的风口浪尖。我们作为影像行业的观察者;同时也是大文旅生态的参与者;更是“Z时代”的先行者,在一次次的活动探访中深切感受到了光影艺术作为年轻态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高度活跃于文旅行业的现状,同时也认识到文旅行业的“光影革新”仍存乱象,亟待更多内核、内容均优质的文旅项目树立标杆。

前段时间的探访中,我们来到了紧邻首都的天津市,也刚好遇见了IP、形态各异的两场优秀光影文旅展览——《发现敦煌》&《图灵花园》。

《发现敦煌》作为相对偏向传统的艺术展,影像在其内的作用首先为辅助展陈展示,其次则为“活化”文化知识传递。

在光影展中不谈光影,这听起来并不合理,但我们首先要明白展览的内核与调性。历史是有实体的,是需要被感知的。复刻摹写敦煌壁画与藏经洞的真实场景所带来的既视感在展览开端更易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当观众对于敦煌文化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去用沉浸的影像填补其内心的空白往往能够收获更好的展览效果。此一点也是展览方布展精妙之处。

空间的营造对于偏传统艺术展的意义十分重要。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接受“长信息”的意愿越来越差,“图文报道”被“短视频”挤压,“电子书”逐步转换为“语音小说”,面对传统艺术展中的景物展陈,观众的兴趣流失速度极快,因此对展览各部分的合理规划成为“观众观看度”的要点。

上图为影像互动展项 手掌触动墙壁可使迷雾散开/旧画剥落,露出新一幅画卷

沉浸光影空间通过色彩艳丽、视效极强的动态内容演绎,在观众“饱读经书”之后带给其趣味性的体验。丰富度极高的内容又可与展览本身的景物展陈做联动,在故事化的引导下,观众对于历史物件的兴趣度成倍增加。

相比于“发现敦煌”,《图灵花园》的展览形式则颇具创新。近乎全程佩戴MR眼镜的观展流程让观众沉浸于虚拟世界带来的奇妙体验中。

在这个主打“虚拟现实”的科技世界中,光影成功地阻断了自然界常规事物在人脑中的认知,以影像+不连贯纱幕的空间构造向观众展现了包括“凌乱的几何图像、繁杂的计算机数据语言、形似地外文字的未知符号”等元素,如此铺垫深入混淆了观众对现实的认知,令观众在面对此后空间的“非现实主义”实景创作时更易引发“人机对话”的思考,“图灵花园”的展览内核也正由此体现。

通过对以上两场优秀光影文旅展览的观摩,我们在设备方案的层次之上洞见了影像应如何让文旅项目变得优秀。

在“发现敦煌”中,展览方对影像元素定位的明确认知与“虚实”的恰当结合在不失格调的前提下赋予了文化艺术展年轻态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凭借影像对内容的强塑造能力,现代的观众对于历史上的敦煌产生了“浸入感”,这进一步推动了展览中“敦煌岩画”“古代建筑学”等非影像部分的文化知识传承,实现更深刻的展览意义。

在“图灵花园”中,影像沉浸式的铺垫既是令观众收获“虚拟体验”的入口,同时也是开启未来“科技畅想”的大门。当观众摘下MR眼镜,面对展览中的“生命造物树”时,天方夜谭的物种融合似乎也成了不远的现实,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这般狂放的科技畅想很可能便是他们未来踏向科研道路,成就新时代科技成果的启蒙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