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之窗原创文章】
序言:随着投影产品介入文旅行业频次提升;各地方部门、专业机构开始重视由投影方案做呈现的文创项目;“投影影像”与“文化”的联系逐步加深,“投影地标”增多。鉴于大多数项目的受众和消费群体是年轻一代,2023年,投影之窗联手青年作者平台“影音Z评”开展全国“投影文旅项目和地标”探访之旅。旨在以青春观众视角,鉴赏投影影像文化作品,突出科技文旅融合特色和投影科技的呈现力……
敦煌,这个听起来充满神秘与美感的地点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色彩。坐落于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西域与中原的文化如春风沐雨滋养着黄沙之上的这片土地。如今的我们望见“敦煌”便立时想起岩窟壁画;飞天神话,然却远隔千里难一睹其真容,就更莫谈探寻其中故事了……
……好在我们遇见了“光影”。坐标河北廊坊丝路艺术中心,一场探寻敦煌之秘的光影艺术展令人心驰神往。“影音Z评”的年轻行者闻讯而动,坐上高铁,不消一时便从北京抵达,下面便请诸位随笔者的足迹,一同探寻这影像中的敦煌之美~
莫高窟,是敦煌文化中恒久的话题,进入展览我们便看到了历史尘埃中起源于鸣沙山东部的莫高窟崖壁。1987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遗产的评选中有6条标准,占其一便可入选名录,而莫高窟则符合全部6条标准,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今天的故事便从莫高窟第220窟开始……
220窟在众多石窟中之所以出众是因为在考古发掘中,220窟的岩壁发生自然脱落,但岩壁内层却显露出了色彩更新,保存更完好的全新壁画。经专家辨别,内层壁画所绘制的时间更加久远,这便为220窟的由来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敦煌莫高窟220窟北壁《药师经变图》下方绘制有具初唐特色的“乐舞图”
随着探索与讲解的深入,我们在展览自然规整的知识图谱中了解到220窟原来是由初唐自长安迁居到敦煌的翟氏家族开凿兴建,并世代维护修缮,而开凿石窟的首代翟氏族长“翟通”便成了220窟的首位“供养人”。也正因如此,我们在220窟的壁画中可以看到西域与中原文化的大融合。在北壁壁画的下部,我们见到的“乐舞图”具有“宫廷月舞盛大场景”“西域胡旋舞”“中原华丽灯楼”三大特色,而这样的图景描绘便展现了西域文化进入东土大唐后的文化交融。
从西域到大唐,我们遇见了首个光影展项。单台激光工程投影机透过纱幕将初唐诗人的词句映照于山水画布之上,场景中的环形遮挡给人一种中国特有的“含蓄之美”,纱幕与投影的组合又将“朦胧之美”烘托至气氛顶点。投影机高亮清晰的白色光在幕布上格外显眼,诗句鳞次栉比展现于眼前,与场景相得益彰,静中有动、错落有致。
帝都长安,方才“乐舞图”的盛景得以一一验证,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汇这一历史上极具文化价值的演进成果在敦煌莫高窟220窟的故事中得以直观地体现。看见众多不认识的西域乐器;聆听似曾相识的西域乐曲;回想动人心弦的历史图景,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若要感同身受还是“百闻不如一见”。
怀着对文化的崇敬,我们步入了前方的光影展厅。12台松下激光投影机营造出了一个宽阔的沉浸影像空间。面对尘封于历史已久的敦煌壁画,岁月的痕迹让我们再难欣赏到艺术最原本的美,这对于现代人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遗憾。然而有了影像科技的助力,投影机优秀的色彩表现还原出了敦煌壁画原应有的艳丽色彩,一幅幅本已有些残破的图画好整以暇地呈现于眼前,过往的伟大艺术与科技中重生,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更是对历史、对艺术的致敬。
影像对艺术与历史的贡献远不止还原复现,影像内容丰富的可创造性能够衍生出无数意义。在此前的观展中,我们了解到西域与大唐的文化,而在光影的空间中,这两者画面自然的变换呈现出了故事化的叙事。才于展览中被洗礼的我们在动画化的大唐盛景下,一眼就看出了满满的“敦煌元素”。不仅如此,随后古人修缮敦煌壁画的图景也与翟氏宗族的故事不谋而合,也让我们再次惊叹于投影机精美的画面表现对于壁画细节之处的刻画。
走过光影展厅,我们来到了一个敦煌主题风格的儿童娱乐空间,置于身后的三台投影机在墙面上投放出极具西域特色的圆形图案,素雅的点缀却丝毫不减“敦煌韵味”。场中分布着海洋球池、蹦床与滑梯,分别以投影机点缀出“敦煌色彩”。
色彩充满壁画特色的花朵图案洒满整个海洋球池
敦煌风格图案的点缀让蹦床更具视觉吸引力
金黄的“流沙”铺洒于滑梯之上 如真似幻……
对于孩子来说,“寓教于乐”是效率最高的形式,远观真实美丽却“难以捕捉”的光影成了孩子们兴趣的源泉,敦煌的美被投影以一种潜意识植入的形式深埋于孩子心中,种下艺术与历史的种子,静待发芽……
展览的最后我们来到了“不鼓自鸣”展项之中。这是一个由三台投影机构成的互动CAVE空间,以手触碰墙壁画面上漂浮的敦煌特色乐器,前方的音响中便会发出对应乐器的动听旋律,这让方才展厅中我们对众多不知名乐器“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心得到了慰藉。
“互动”作为光影展项中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凭借趣味性引人驻足仅是其基本的能力,在文旅艺术等展览中,重要的是它通过影像强大的表现力加强了对展览主题内容的刻画,通过与观众的深度互动加深展览意义的传达。从形式而言,它也是影响文旅艺术展览在大众心目中是否平庸的重要标杆;评判科技特色化的文艺展览是否取得成功的捷径。
一个以“敦煌”为题的展览,其引人眼球的艺术观感与发人深思的科普教育意义在影像的承上启下中成浑然一体,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展览知识的输入得到了一个具象化的体感与视觉感受,这有效地减少了观众“走马观花”式的不良观展体验,从宏观而言,影像的助力更是为文旅项目中文化的传播、科普大众工作的落实,实现了良好的基础铺垫与灵活多变、上限极高的可创造性。
2023年初,“影音Z评”迈出了影像足迹的第一步,黄沙弥漫之中,敦煌如同一颗明珠指引着绿洲的方向,在那里我们品尝到了“影像——文化”之泉的清冽甘甜。年轻的行者们探索光影的脚步仍将继续,追寻影像足迹,踏遍文旅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