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力对演艺大环境的深层影响远超想象--浅析2022新媒体演艺创新专家研讨会
  

【投影之窗产业观察】 现如今,新技术与演艺文娱领域的前端融合愈加频繁,和着演艺发展的大趋势,专家学者、一线从业者及各界精英们的思想碰撞、实践分享亦如火如荼地进行。近日,2022新媒体演艺创新专家研讨会与线上线下同步召开,在长达一天,纷繁的演讲分享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技术对现今演艺行业的入侵程度之深,同时也看到了艺术家、创作者们对技术植入的态度。现分享如下……

在论坛的会议现场,AI虚拟人“I小爱”十分抢眼,社会面大量的技术应用实例已经让“科艺融合”成为大众认知中的艺术发展的正确导向,这一点是任何艺术家、创作者都不可回避的。

然而事实证明,由技术衍生的AI智能确实有其巨大的潜能与价值。德国知名新媒体艺术家、设计师飞苹果在现场的分享中表示自己曾在选择专业研究时特意选择了自认为不会被AI替代的“跨学科艺术领域”,然而AI作图、AI配音等等艺术化模块的介入显然令他手足无措。谈及传统艺术会不会被科技手段所取代时,他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将人类文明带至新的高度,然而这对那些传统手工艺匠人来说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

在技术的冲击下,艺术从业者们需要考虑的不应是“坚守阵地”,而是在包容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飞苹果讲到就个人而言不喜欢抖音这种文化消费模式,但也不得不面对大众被“洗脑”的现实。如何创造为大众所认可的优质内容,这是创作者们对艺术的坚持,也是内核;借助抖音等脍炙人口的平台宣发、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情感内容的传递,这是创作者们对科技的妥协与利用,也是外在,内外合一,缺一不可。

在整场论坛的嘉宾分享中,无数的案例应用被用来做意义解析、艺术剖析,但其实在我看来这都是对“科艺融合”这个概念的诠释,而对于我们在意的影像技术来说,演艺发展潮流的确立只会越来越多地催生与技术融合的案例,不断深化与技术的互动。

在艺术创作的立场上,技术永远是服务于内容的工具,而这个工具能力的不断强大促使了演艺与各领域的对接,这对于艺术、科技而言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跨学科”、“多模态”成为一线从业者口中热门的词汇,不只是传统的舞台演艺、艺术展演等创作形式开始以技术的形态接入广泛场景与大众视角,更促使创新艺术应用的产出。

如:以AI能力批量衍生模块化的传统戏剧元素图案,使之成为可用作商业化方案输出的艺术创作单元;以影像科技为基础将村镇文化具象为动画、科普片、沉浸艺术等形式并覆盖至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打造村镇特色、推动乡村振兴。

至于时下火热的“元宇宙”,其实体现在演艺领域中就是广量地于技术、场景的融合并创造同步于线上、线下的内容产物。虚拟与现实的跨越对于大众而言是极好的“艺术盛宴”;对于技术领域而言是潜力非凡的商业机会;而对于演艺领域而言则是内容创作的新阵地,理念输出的新窗口,这是时代之需,万众心之所向。

聆听了整场研讨会,巨量的演艺案例让我不由感叹技术对于艺术的“无孔不入”。虽然艺术家们始终强调技术不是必要的,当内容、情感的表现不需要技术时就不要用,但事实证明技术的可服务范围远超我们的想象。影像作为服务艺术的万千种技术工具之一,明确自身的优势、不要“越界”引起艺术家们的不悦,这确实很重要,但我认为更加重要的应该是发掘影像与其他服务于艺术的技术,以求通过方案与其绑定,从而拓宽影像技术的应用面。

总而言之,在“科艺融合”持续推进的大环境下,技术有着积极向好的前景,但万不可“随波逐流”,亦不可盲目地“激流勇进”,扎实脚步,深扎根基;拓宽横向发展,稳步纵向前进,方可迎接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