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应用探讨系列-(1)显示技术如何适配会议空间? ---会议小空间 投影大体验
  

【影音Z评】 交流与沟通是人类社会得以向前发展的决定性要素,2022春节过去,又一个崭新的开始。国内疫情已趋于平稳,经历了长达两年的阵痛,百业互联互通的需求得以释放。当沟通交流成为一件难事,因显示科技发展而迎来“新会面”方式的人们更加看重交流协作。

会议,这个存在于所有业态之中,承载协作与共创,推动企业发展的砥柱型场景因疫情的影响迎来重大的变革,大量企业的架构重组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使得会议场景变得更加“分散”,“huddle space”概念的热度也逐步从中小企业走向所有办公场景。

在相对紧凑的huddle space中,交流协作的空间被充分地利用,一体化、智能化的设备快速地构建起一个功能齐备的会议场景。从客观的会议效率而言,huddle space确实能够将与会者更好的调动起来,共论核心议题,为决策产出与促成沟通附加更多可能。然而从传统的会议场景转型而来,参会人的主观会议体验同样是影响与会成果的重要因素。

显示设备作为会议报告展示、思路分享、远端交互的承载平台,在会议场景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在相对小空间的huddle space中,显示产品的画面尺寸是否也可以相应的“小”呢?我想不应如此。

首先,习惯传统会议场景的与会者对于“大屏显示”已有了相对良好的体验,不想因为会议环境变动而损失体验;其次,在会议进程中,起主要决策职责的领导人物通常位于屏幕远端,方便结合两侧座席意见作出决策,如果屏幕过小则会导致最关键的决策者看不清会议内容;此外,大屏幕所展示的图像与现实中事物的比例更加贴近,从而更容易产生真实感与沉浸感,在进行远端项目连线时,对方与会者的影像呈现在我方面前更像是他本人在眼前介绍项目进程,同时我方看到的项目现场也更加真实,便于感受真实项目现场的情况。

明晰了huddle space的大屏需求,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常用的投影与智能屏在huddle space的发挥。

在最核心的大屏需求上,两者皆可满足huddle space的基本需求,不过这个环节投影机占据了一个可调节焦距从而实现画面大小可变动的优势,这让画面尺寸能够适应不同空间、不同参会者的需求。

实现了基础的“大屏需求”,我们再将上限提高。在huddle space中,如果要呈现一个200寸,甚至300寸的超大画面对于投影/大屏而言是否可行呢?诚然,目前的huddle space几乎不会这样去做,但我仍认为这不失为未来创意性公司、团体可以尝试的一种会议室形式,不仅能够达成上述所说的大画面沉浸,更可以将小型公司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一间huddle space不仅可当作会议室,更是观影室、休闲娱乐室等充满人性化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投影显然是长处尽显,“大画面”本就是投影机在显示产品市场中竞争的主要优势之一,而相对来讲,要实现如此大尺寸的显示,智能屏产品的成本显然要高出很多。

既然 “大屏需求”已经达成,接下来让我们将视角移向体验。在大屏的前提下,由于huddle space小空间的特性,总会有两名与会者距离屏幕距离过近,而这也是目前大多数huddle space共存的问题——长时间的回忆下,与会者的视觉疲劳程度较重,进而导致会议效率有所折损。而在这一点上,反射成像的投影机似乎更占优势。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投影/智慧屏是否适配huddle space的会议场景规划。宏观来讲,两列产品在功能上都能很好地支撑起会议场景,然而从细节上看,智慧屏更像是“依旧对标传统场景”,固定式的安装让一间会议室显得有模有样。但事实上,huddle space似乎更趋向“会议室无处不在”的愿景,零散化办公的现状下,任何有价值的思维火花的迸发都渴求着有一个协同平台来分享,而这样的需求恰巧是与“固定安装”背道而驰的。从这一点上看,方便移动的商务投影也许是更加适配当下火热的huddle space场景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