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的重要赋能 AV+IT 融合共创未来协作--“来自IT的驱动力”AV/IT技术论坛
  

【集成天下 –AV世界一目了然】 “来自IT的驱动力”会议纪实: 在如今这个被数字信息连结的世界中,传输是这个信息化时代的主旋律。会议协作、远程通信、专业研讨,最初,信息的传输让人们“见字如面”;现今,绘声绘色的音视频连结让我们高效协作。诚然可见,AV Over IP 已成为时代之选,而融合共创之下,亦有无数津津乐谈。

时值双十一购物狂欢前夕,一场立于时代前沿的信息技术论坛拉开帷幕。这场名为“来自IT的驱动力”的AV/IT技术论坛汇聚了线上线下百余观众及QSC、SENNHEISER、NETGEAR;Audinate与多家互联网大厂及会议室方案用户。

论坛就AV-IT的融合从方案的落成探讨至项目中的交互问题,从技术的视角看待这种时代需求的融合,不仅“求同存异”,更向“趋同”的方向努力。

首先,对于AV/IT这样一个并不算新颖的话题,自接触以来,我们首要感受到的就是其在布置会议等音视频场景上凸显而出的方便快捷。然而随着AV/IT的交互越来越深,传统的AV方案也越来越趋向于IT化,在这个过程中,整个AV/IT场景中,AV行业的设备越来越多,而这对于IT行业的连接也是一个新的考验。

要实现好一个数字化的音视频场景,第一需要考虑如何布网,其次也要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而后还要考虑到音频系统的同步性。在传统的AV场景中,单独组网是较为普遍的情况,然而在IT介入之后,多种情况下的混合组网就要求AV与IT双方良好的配合。

在政企乃至日常生活中,音视频互联、协作需求的暴涨使得AV-IT的合作几乎成为了必然,而就项目落地而言,多种IT协议与各色的AV场景需求直接还是需要相互适配、磨合,正所谓千人千面,因地制宜。

对于AV行业来说,由于场景内所需的设备数量与可能会出现的业务应用争抢等问题,AV更希望能够搭建独立的网络,让网络尽可能的运行得比较简单,但其实并不排斥网络的安全性和强壮性。

而作为IT行业来讲,由于现场景AV设备繁多,多方的流量进入网络导致对网络的负担大。因此,IT方不得不考虑带宽与延时方面的问题,往往需要在组网的过程中进行更多智能化的操作以确保不同AV设备即插即用的场景实现。

在AV于IT合作的过程中,从专业音视频的角度而言,AV行业对于时间的敏感性往往容易被IT行业所忽略。所谓对时间的敏感,更多源于AV场景对音频的“及时要求”。对于“Pro AV”,本地化的部署往往居多,这也就导致用户对于音频传输的延时有一贯较高的要求。首先,“Pro AV”对网络数据包的交付时间要求高(带宽问题);其次是由于网络的偏移,这使得“Pro AV”延时极短的要求与本就不富裕的带宽形成悖论。归根结底,便也就是在成本与效率上的抉择。

着眼当下,AV与IT的合作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理念分歧。在传统AV场景,厂商为了更便捷的“一站式部署”更希望以单一品牌构建整个场景;然而IT企业则更看重系统整体的联通性与安全性,因此IT manager的选择往往是综合组网。不过对此问题,现场AV&IT双方的嘉宾也表示在这个“融合”的大趋势下,自己一直在做出改变,不否认单一品牌对于方案对接的便捷性;当然,再优秀的产品组合面前,也不排斥采用能够创造更佳场景效果的综合组网策略。

此外,在带宽这一概念上,AV行业与IT行业的理解似乎也不趋同。其原因还是在于构建AV场景所需要的高品质视频的传输。传统的IT场景只需要对数字信息进行传输,对带宽的要求很低,然而要确保专业视频会议等场景中高清无损视频的传输,对于带宽的压力就尤为显著。综合而言,将AV拆分来看,“A”所需的带宽并不高,仍在大多数协议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但如果传输流中加入了视频,那么IT工程师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操作了,如果所需视频达到广电级别的无压无损程度,则要想实现一个好的AVIT场景的搭建还是颇有难度的。

看罢了AV与IT之间碰撞出的精彩火花,我们再来将视角转向终端用户群体。在AV技术向IP化转变后,用户们得到了大量可用的AVIT方案,然而不同厂商提供的应用方案呈现在用户面前都可能是一个全新的UI,无论是学习成本还是操作难度,这对用户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好的体验。对于此问题,嘉宾们的畅谈中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用户关心的东西往往不在IT设计师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一个IT工程师而言,怎样优化网络系统的架构才是本职工作,而用户care的问题确是界面是否美观简洁,关键功能是否能一键直达的问题。因此,要想协调好IT manager与终端用户之间的“UI”问题,需要的是直接的沟通与“集成商”的努力。

随着AV与网络的交融程度逐步加深,AV的“云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对于终端用户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要满足他们对于音视频应用场景大体量的需求,云视频的形式是必需的。而对于AV厂商来说,各品牌各产品是否能提炼出一些通用的能力,着力于不同设备在同一系统内的兼容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既然AV的“云化”已成大势,或许我们可以展望一下未来设备的云化是否可行?仅对于音频设备来说,设备管理的云化已成现实,而要将设备本身“云化”其难点在于首先需要一个基于PC的技术支撑,在传输上也需进行突破。在设备“云化”的尝试中,当将一个DSP套上虚拟机的外壳,便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延时增加的问题,难以符合专业音频要求。在这一点上,改变数据包的结构或许是未来可期的一种可能性。此外,API是否能被统一管理也是一个待继续探索的问题。

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如今的AVIT功能丰富,但用户的需求可能较为简单,从而引发一个思考——是否可以提供“订阅式”的应用服务?

对这个问题,现场的嘉宾们欣然认为这是一个正向的尝试,在大多数AV场景的应用中,用户实际使用功能可能不及DSP功能上限的10%,“按需开放功能”的形式不仅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也为用户节约了成本,如果成功实现,将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变革。

除了灵活变通的服务,安全性也是终端用户考虑至深的问题。面对需求量与种类繁多的设备,用户迫切希望云端加密方式有技术性的保障,但安全性往往和便利性存在冲突。最终还是要综合考量IP协议的成本与项目安全性等级等因素。

在论坛的最后,现场嘉宾们畅谈了对AVIT行业的未来展望,在AVIT的浪潮推动下,视频会议将逐步走向轻量化、集成化;proAV与AVOIP将更加普及。作为概括总结,“应用软件化 传输网络化 操作智能化 管理云端化”的“四化”观点道出了行业技术人员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