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新观察】
2020年12月,由中国电影技术学会与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特种影像论坛”于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召开。这是论坛第一次走出高校校园,同样也是第一次入驻线上,与更多业界同仁,专业领域师生一同分享特种影像行业经验,促进交流沟通。
在论坛现场,主办方就“装置影像2020创作大赛”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作品”两项竞赛为多达六个类别的各项优秀作品颁奖,这不仅是对于新时代下优秀特种影像内容创作者的肯定,更是对于整个行业从业者的激励。
隆重的颁奖典礼过后,论坛邀请了业内各领域优秀的专家、教授及企业家带来各分领域精彩的演讲。大会演讲主体分为两部分,上半场主谈与特种影像相关队的专业技术,而下半场则以实际应用为视点,分享高品质特种影像解决方案应如何实现。
接下来,我们就以实际应用为主题,细品嘉宾的精彩演讲。
《沉浸影像设计与实现》——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骆駪駪
沉浸感一词是现今影像行业的高频词汇,也正是特种影像带给观众的灵魂所在。骆駪駪老师就“何为沉浸”与“实现沉浸”做出了三段式的论述。
首先,为何要使用沉浸式影像呢?沉浸式的影像能够拓展所要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更方便的获取大量的时间信息。无论是非侵入式的环幕、球幕、CAVE展示,亦或是侵入式的HMD
VR设备,对于体验者而言,它们都将能够让观者产生强烈的存在感。虽本是不真实的图像展示,但在人的视觉中却做到了无边框且缺乏视觉线索。图像占据了人的主观感受,通过感知、叙事、互动的方式让用户确立在虚拟世界的主观存在感,以此达到完全沉浸的效果。
其次,由沉浸引导而出的用户存在感该将如何理解?简单来说,存在感便是用户对于其感受到的沉浸场景真实性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于自身处于沉浸场景中的主观感受的确立。而让用户产生这种“吾身存乎幻界”的理念便是沉浸场景最高度的成功。为此,更宽的视场、低延迟、高清晰度、高帧率、立体环绕声、触觉反馈、头部跟踪等设备功能均有助于存在感的提升。
最后,如何实现沉浸,其实就是通过设计建立起用户存在感的过程。在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便是“以用户为中心”。存在感是用户由心而生的,因此沉浸式影像内容的展示不同于影片有另一个主人公,在沉浸场景下,每个用户都应是故事的中心。
在视觉上,沉浸场景首先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全包裹的视觉体验,以视角每度60*60的像素来计算,荧幕需要12K*10K才可以满足体验。其次,有研究表明人对场景的认知似乎都来自周边视觉,因此利用周边视觉来展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甚至降低周边视觉的精度,对于沉浸式影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通过对画面位置的排布,能够为用户营造出如高空俯瞰、仰视巨物的效果,同时因球幕的展示特性,为展现出看起来正常的画面,同样需要对画面进行变形处理。
而在运动速率的表现上,由于荧幕的巨幅面积,原本在正常显示下移动的物体要想在球幕或是CAVE等沉浸式影像中表现相同效果,其移动速率需要放慢2至3倍。在颜色与对比度方面,固然有荧幕光线相互干扰的原因,但在暗环境下,高对比度的画面在细节表现和灰度层次等方面的视觉感受更好,有助于吸引观众。
此外,要在虚拟世界让用户建立存在感,交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在侵入式设备中,适用交互方式更够增加用户的涉入感,但在非侵入式设备中则需慎用,因为多人交互相互影响,最终会对用户个体的存在感产生影响。
【前景观察】本次论坛中,来自各领域权威人士通过不同角度的演讲诠释了特种影像的现状、展望了特种影像的未来。而着眼当下,特种影像作为传统影像设备应用的进一步拓展,其实现的应用效果为人们带来了更强的体验感与沉浸感,也正因为此,特种影像发展极为迅速。从球幕影院到展览展示,特种影像架构下矩阵产品的技术升级与整体系统设计理念的革新让其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伴随着相关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样也期待着,在未来,这种极富沉浸感与创造性的优秀影像形式将会进入商用影院;走进大众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