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景新观察 ]
艺术一词,往往被解释为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然而艺术之概念往往大于此。有人说,生活即是艺术,无论善恶美丑,以一种富有观赏性的形式而表现出来,令众人感同身受之事、之物皆可称之为“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代的人们对于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的接受度产生了质的改变,同样,艺术本身也因为技术力的发展而有了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
2020年10月-11月底,位于北京五棵松华煕的时代美术馆揭开了“2020亚洲数字艺术展”的帷幕。在本次数字艺术展上,“艺术”以新时代的新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从传统艺术的角度上说,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突破;从“新艺术”的角度而言,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融合。
逾2000平米的展厅中共展出了32件“艺术创作”,以观赏形式而分可分为互动类与观赏类两种,从表现形式而分则可分为沉浸式、叙事类、意识类三种。下文便就作者个人感受与诸位分享观展体验。(以下作品解读仅为个人观点)
进入展厅后一幅《技术史地图》便映入眼帘。超长的篇幅连全景相机也是有些力不从心……
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以抽象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写实的历史变迁,从炎黄传说到中世纪的征战;从工业革命到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作品中,久远时代的种种或坐落于山川之间、或夹杂与崎岖不平的陆地之上,而随着时间的推演,新生的事物开始根植于广袤的平原之中,而象征新时代的“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关键词则连接着这颗星球上最为浩瀚之物——“海洋”。这何尝不是一种理念的升华、一种艺术与时代发展的新融合?
如肖像画框一般大小的显示屏上展示而出的这一幅《骷髅幻戏图》无论是作品名称还是表现形式都是现代数字科技与古代传统美术相结合之产物。同时它也是上文所言“互动类”作品之一。
轻触屏幕之后,随着纸扇旋转我们便进入了画中世界。在这个场景中,骷髅面对我们玩起了人偶戏,而我们则可以做一回“恶人”。手指拨弄细线便可使下方小骷髅来回摇摆,若是晃动剧烈,甚至还能触发“大骷髅散架”的彩蛋,可谓是集趣味性与观赏性为一体。
若是不说,想必诸位是万不能想到这件作品名为《一起看电视》。简单的布景,一台闪烁黑白画面的老式电视,两把椅子上分放着植物与显示屏。说实话,初观此景时作者甚至觉得有一丝诡异……
然细看之下,植物的叶片之上附着的传感器与显示屏相连,竟在屏幕上读出了植物的“心事”(心电图频率)。如此一来,我才有了“万物共生”的顿悟。原来植物不仅是有生命,更有“思想”,“一起看电视”引发了人与世间之物共思、共生之感,进而推延至保护环境之类的宏观积极之思。
VR,这一下时代下的科技产物可以说是与艺术有着相当好的相性。《山海经》,这样一部作品更是我国古代志怪作品之典籍。将此两者结合,造就了《眼动山海经》这一展项。
透过VR设备,我们来到一片云雾缭绕的世界,而视觉所及之处便可拨开云雾,探寻未知。作品之中我们可以通过360°的转移视角来寻找一只《山海经》中的小精兽,而它也断然不会乖乖地等人寻找。追逐之下便可获得生动有趣的沉浸式体验。
《“未”填海》这一展项可以说是叙事与沉浸体验的结合。场景以家喻户晓的“精卫填海”传说为背景,以数台投影机营造出一个光影变幻的世界。
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变成“精卫”在抽象而又真实的场景变换中感受“填海”的传说故事。对于“爱玩”的人来说,简单的布景带来的互动趣味性或许不高,但作品主题呈现的艺术展现感绝非等闲。
待续……
|